有清一代,从北京到承德避暑山庄之间建有多座行宫。以密云区的古北口为界,京城到古北口途中的行宫,统称为“口内行宫”;从古北口到承德避暑山庄之间的行宫,则是“口外行宫”。
【资料图】
“口内行宫”共10座,在昌平区分布有汤泉行宫和蔺沟行宫。《光绪昌平州志》中记载:“汤泉行宫在州城东三十里,康熙五十四年建,设八品总领一人,无品级副总领两人,效力笔帖式二人……”那么,清代的汤泉行宫在哪里呢?
龙王阁又称惠泽阁,位于竹竿山东麓,系乾隆扩建行宫时迁建于此。
昌平区小汤山镇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小汤山温泉。小汤山由三座小山组成,是军都山脉在山前平原地带侵蚀形成的三座岩石山,海拔在40到60米之间,是军都山余脉。这三座小山有两座在汤泉行宫内,名为“竹竿山”,因乾隆皇帝在此山题刻了“九华分秀”,又称九华山。另一座小山海拔约50米,在行宫外侧,如今被称为小汤山。汤泉行宫在康熙年间建立,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行宫周边渐渐地有商民聚居,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小汤山村。
在辽代,萧太后就曾经到小汤山温泉洗浴,留下了梳妆台等名胜古迹。元代将小汤山温泉称为“圣汤”。明朝时,武宗朱厚照曾经在这里沐浴,留下了“泡海隆冬也异常,小池何自暖如汤。融融一脉流股筋,不为人间洗冷肠。”的诗句。清军入关后,小汤山地区被正黄旗圈占,温泉成为皇家禁地。《日下旧闻考》记载,康熙五年(1666年),对小汤山温泉“始加疏引,甃二池,并恭建行宫”。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清廷在此地正式营建了汤泉行宫,在行宫大门内的温泉泉眼处用汉白玉石砌建了两个浴池,水池底部为温泉出口,东西两池相距3米,两池水温一热一温。又修建引水渠,引温泉水至行宫殿室。行宫建成以后,康熙帝多次到这里疗疾“坐汤”,每逢听政感到疲劳时,他就会到行宫,泡浴温泉水,祛除疲劳。康熙帝曾赋《温泉行》诗:“温泉泉水沸且清,仙源遥自丹砂生。沐日浴月泛灵液,微波细浪流琮琤。初经石窦漾暄溜,烈势直与炎曦争。潆洄碧涧落花驻,掩映翠巘霜林明。”康熙帝在位的61年间,共修建了四座带有温泉的行宫,分别位于张家口赤城、昌平小汤山、遵化、承德。小汤山汤泉行宫的温泉距北京城最近,也是康熙帝来往次数最多的温泉。康熙帝在临终的前一年,身体状况很差,仍坚持到小汤山用温泉疗疾。
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下令对汤泉行宫进行了扩建,在行宫北侧向北拓地建起一座清幽的园林。《燕都名山游记》记载:“乾隆新建行宫时,扩充浴室,并把龙王庙迁至大汤山东麓。前宫以北又拓地为后宫,帝后常来此沐浴。”行宫扩大后,把原行宫称为“前宫”,增建部分称为“后宫”。前宫是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务、接见大臣的地方;后宫是休养区,山清水秀,堂轩亭阁点缀其间,错落有致,是皇帝休息宴饮的地方。在后宫内,小汤山掩映在翠竹之中,被乾隆帝命名为“竹竿山”。山巅东北侧镌刻有乾隆帝御题的“九华分秀”四个大字。
据现存的清工部样式房绘制的《汤泉行宫地盘画样全图》和乾隆时期内务府的陈设档案等资料记载,汤泉行宫全部建筑有“大小房、亭子三百九十间,游廊二百六十三间”,行宫总体布局呈倒凸字形,分前宫、后宫两大区域。
前宫为康熙时期所建。进入行宫大门,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温泉浴池,在池的两侧有池堂,是洗浴的地方。前宫内建筑有“澡雪心神”“漱琼”等殿宇。前宫西墙外还有一排南北方向的沐浴室,这是给随扈大臣们准备的浴所。前宫东墙外东南侧建有一座寺院,名为“招提寺”。民国初年,《琉璃厂杂记》作者周肇祥来到小汤山时,见到招提寺已塌毁,只留下“敕建招提寺”石匾,置于前宫东屋内的角落中。前宫的正殿和配殿均已荡然无存,唯殿前两个温泉池犹存。
后宫是乾隆时期所增建,占地面积大,布局随水势山势的自然形态,建有登高远望、游船赏荷、钓鱼休闲等场所。以中所建筑为中心,四周建有东、南、西、北四所宫殿建筑群。
汤泉行宫的中所建于后宫中心偏右地带,由中、西、东三路宫殿群组成。中路有宫门三间,三进院落,头进院正殿为面阔七间的“石随苓芬殿”,院落东西两侧为游廊;二进院正殿为面阔七间的“瞻睇烟云殿”,殿内建有戏台一座,正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七间;第三进院落为正殿七间的“澜碧殿”,殿后建有抱厦。西路南面是三间穿堂门,有三进院落,头进院东西配殿各三间,正北为门楼;第二进院落为正殿七间的“萝香径”,东西稍间为净房,院内有东西配殿各三间;第三进院落为正殿五间的“敦素殿”,院中建有喷泉水池,有东配殿五间。东路南端有六间值房,北端建有游廊,经过更衣亭,可通往竹竿山东侧的沐浴堂。
南所位于后宫东南侧,是清帝办公,接见大臣的场所。有正殿五间,殿名为“对时育物”,院内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宫门外横巷两侧各有值房三间,宫门左右又各有值房五间。南所东西两侧有膳房、茶房等附属建筑。南所西侧为面阔五间的办事殿,殿南为倒座的五间值房,办事殿与后宫相通。
东所位于中所东侧,四面环水,东西两侧有桥与外界相通。有五间正殿的“氾涟晖”殿,正殿东侧为游廊,西侧为穿堂门,通西跨院,西跨院有书房三间。东所东侧有“东九间库”,存放游船用具。东所内摆放有许多学习用具,应是随扈皇子们的住宿场所。
西所位于中所西南,东西两面临水,主要建筑有带月台的三间宫门,有五间名为“澄怀观道”的正殿,正殿后建有抱厦三间,正殿周围是游廊。西所东西两侧建有配房各三间。
北所在竹竿山后,有五间名为“水镜秋霜”的前殿,殿后建有三间抱厦。有后殿七间,名为“渊清玉洁”,前后殿采用游廊连接。
从《汤泉行宫地盘画样全图》可以看到,行宫内的山水之间还有亭台阁楼等建筑。南所东北有漱玉飞云亭,南所北侧的湖东岸有六边形的含绿亭,东所北岸有矩形的四方亭,竹竿山中部有一峰亭,西所北面有八角形的广润亭,北所的西南有揽秀亭。
汤泉行宫自康熙年间建立起,共存在约二百余年。据《清实录》记载,清朝后期的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皇帝没有来过汤泉行宫。行宫由于缺少管理,日渐荒芜。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疯狂报复清政府地方衙署和官方建筑,汤泉行宫内的陈设器皿也被抢夺一空,竹竿山树木被烧毁。从此以后,清廷再也无力修复行宫。
民国初年,政府高官纷纷看中了小汤山温泉的疗养作用,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曾住在这里养病。1918年,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等人“以岁金八百,租于清室,建汤山别墅”,经过整修,前宫辟为汤山饭店,附设汤山浴池,后宫建成汤山公园。抗日战争时期,汤山饭店和汤山公园遭到劫难,被侵华日军侵占,收治在侵华战争中屠杀抗日军民的日寇。日寇在行宫内大肆拆建,致使行宫建筑再遭破坏,老建筑凋零殆尽。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原标题:汤泉行宫今何在?)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高建军
流程编辑:U031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大众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