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直接法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操作步骤_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操作步骤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6-25 04:41:51

1、现金流量表包括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编表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从补充资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编起。


(资料图)

2、 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不含定期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即满足四个特定条件的短期投资)。

3、在目前企业中,一般都没有定期存款和现金等价物。

4、所以从资产负债表上找到货币资金期末数和期初数,算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5、 第二步,再到正表上填写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这三大项,一般企业这三块业务活动相对较少,这方面的数据也易取得。

6、 投资活动是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购建和处置以及对外投资的投出和收回。

7、与投资活动有关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8、 筹资活动主要是接受现金投资,分出现金股利;向金融机构举借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发行债券及其还本付息等。

9、与筹资活动有关的会计科目有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实收资本、财务费用等。

10、 第三步,上面的工作做好后,现在可以推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了。

11、根据公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E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可倒推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因为前两步的工作较简单,不易出错,推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相应也就很准确。

13、 第四步,现在先不忙着去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中各明细项目,而要先去填后面补充资料中从净利润开始推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那部分,目的是为了验证前面推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正确性。

14、这一步很重要,不能放到最后做。

15、这也是此编制方法的灵魂和精华所在,是此编制方法正确性的强力保证。

16、 将净利润调节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要明确调整的原理才能正确调整。

17、这里简单说一下。

18、由净利润调节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第一步先要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利润,这个环节的调整目的就是扣除净利润中的所有非经营性损益(如投资收益等),而不必考虑该损益是否已经收付。

19、第二步将经营活动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经营活动利润调整为符合收付实现制的利润,也就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0、此部分多数项目均可直接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上直接抄取或分析计算得出,如净利润、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减少、预提费用的增加、存货的减少等等。

21、 检查由净利润开始推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否正确。

22、若不正确,先检查经营性应收项目以及经营性应付项目,即检查应收项目和应付项目中是否有非经营性业务;再检查存货的增减变动是否有非经营性购入和领用,如在建工程领用;若还不正确,还要检查前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计算是否有误。

23、若正确,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工作就已完成大半。

24、 此部分注意事项:当财务费用和预得费用同时存在时:只能在财务费用与预提费用增加这两个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进行调整。

25、 当坏帐准备和应收帐款均有变化时:由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是按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列示,计提的坏账准备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得,故应选择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项目作为调整项目更为快捷。

26、其他有同时变动的项目均参照上述思路处理。

27、 第五步,最后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

28、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指南上的公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入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票据本期的预收账款本期因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本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损失”计算得出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小计后再推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小计。

29、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均可从帐簿上查出填上。

30、最后推算出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

31、推算出后亦可用《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指南上的公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支付前期的应付账款本期支付前期的应付票据本期预付的账款本期因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核对一下。

32、若不一致,先检查经营性现金流量支出部分各项目填列是否正确,再检查经营性现金流量收入部分填列是否正确。

33、这步验证同前面第四步中的验证一起保证了此编制方法的正确性。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大众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